close
公司逐利,無可厚非,可卓寧寧在工作上這麼拼命這麼用心,她說,一方面是不願辜負老人們的這份信任,另一方面,就是時不我待,他們的工程多拖延一天,就有可能多給一位老人帶來遺憾。肩上的這份責任令整個團隊都有瞭使命感和緊迫感。西城中航工業大院宿舍樓,一位89歲老爺子,每次開居民意向協調會時,他都騎著自行車,挎著照相機準時趕來。老人很可愛,告訴小卓,他拍的這些照片不會外傳,就是想把電梯加裝的整個過程記錄下來。但遺憾的是,最後也是因為意見無法協調一致,老爺子直到去世也沒有坐上電梯;北大暢春園一位老教授,去世前每天都在關註著小區電梯的加裝進展,工人們施工的時候,老教授提著水壺為大傢送熱水,還囑咐小卓,你們需要喝水、休息、上廁所,隨時到他傢,但是因為突發病情,老人去世瞭。
“2016年9月,我們下社區瞭解居民意向,同時做加裝的咨詢工作,沒想到那天去瞭那麼多人。有的老人顫巍巍地走到現場,那些下不瞭樓的老人,有很多是讓孩子代勞的。反響超出瞭所有人的想象。從那時開始,我們意識到,老人能下樓才談得上居傢養老,這是打開社區居傢養老服務的一塊敲門磚。”
來源:北京晚報 記者:劉琳
“北京模式”領跑全國
下社區挨傢挨戶走訪居民,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,面對苦和累,卓寧寧從沒抱怨過,但是為瞭北新橋這個項目,她回傢大台灣電動床工廠哭瞭一場。
加裝電梯離不開熱心腸
“這個工作最大的特點,除瞭繁瑣,就是特別累。”2017年,小卓手機上的工作軟件統計她每周工作時長都超過瞭80個小時,算上周末,相當於每天工作接近12個小時,包括春節她也沒有休息,跑社區、盯工程……加裝電梯不同於新建工程,樓裡住著居民,得讓他們的生活盡量不受影響,工程的細枝末節都要與居民們及時溝通。比如,電梯的停靠站點要砸墻瞭,需要提前溝通;各種管線切改,暫時停氣、停水,也要提前溝通……想到的、想不到的這些事,都要經著心。
不願辜負這些老人的信任
老樓加裝電梯,北京領跑全國。無論是已安裝的數量、采用的收費新模式,還是政策上“松綁”簡化手續,補貼上助力緩解施工難度,“北京模式”正在影響全國。負責此次成都首部加裝電梯的團隊,和一年前建設、運營北京首部租賃式電梯的,是同一支隊伍。都知道老樓加裝電梯工程難做,居民意願最難協調。接觸的居民越多,這支來自北京的年輕團隊也越發感受到,為老服務這件事,已不單單是商業行為,每部電梯背後都經歷瞭一個走心的故事,每部電梯都凝聚瞭很多人的心血。
成都首臺租賃式電梯即將開建 北京團隊帶去“北京模式”
成都老樓將裝北京電梯
這份工作在和時間賽跑
6單元共24戶,住著不少水利局退休的老人,最“年輕”的77歲,最長者103歲,上下樓梯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。和北京一樣,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想法,成都也很早便醞釀瞭。兩年前,《成都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辦法》出臺,雖然比北京的相關政策“晚生”瞭6年,但同樣都受資金、施工難度、居民支持度等原因掣肘,進展緩慢。今年年初,推進老舊小區安裝電梯實現“零突破”,成為成都市上下備受關註的事。
半層入戶的電梯目前占據加裝市場的半壁江山,這主要是從施工成本和難度考量的。所以,對於二樓的居民來說,使用效果遠不及高層用戶,在居民意向統計過程中,很多二層居民反對加裝,也常常以此為主要原因。但在大鐘寺甲8號7單元,二層的樓門長不僅帶頭交錢,還從頭至尾參與溝通、協調,令卓寧寧印象非常深刻。
“這就是時間不等人。”卓寧寧為此也下定決心,要更用心更有規劃,隻有真正準備好瞭,他們才會更好地迎接新挑戰。自成都斌升街項目簽約以來,目前成都市已經達成建設意向的單元達到瞭9個。據悉,成都市近期也將出臺電梯加裝簡化手續的新政。
作為最早起步的養老服務企業,卓寧寧帶著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,見證瞭北京電梯加裝市場的巨大變化。
北京當初加裝電梯的困難,成都同樣面臨。如何協調居民意願,這個問題放之全國都一個樣。在斌升街17號院,也幸虧有熱心居民牽頭幫忙協調,居民意向統計工作才順利完成。
其實,這一年多來在協助居民加裝電梯的過程中,這些年輕人看到瞭人生百態。在大柳樹5號院電梯交費的那天,一個年輕小夥的舉動讓卓寧寧感到暖心。小夥很早就交來瞭房產證和復印件,小卓問他,你傢裡有老人?小夥推著眼鏡認真地說,是他自己住在這裡,但是他樓上的鄰居幾乎都是老人,他應該支持電梯加裝。
老樓加裝電梯,是個新生事物,如何運作、前景如何,誰都是摸著石頭過河。卓寧寧真正感受到忙碌,是在2017年過完年後,那時大柳樹5號院的電梯施工基本結束,就等驗收。《北京晚報》對此的獨傢報道,引發瞭社會強烈關註。華齡安康的公司座機被打成瞭熱線,經常有居民向小卓抱怨,“你們的電話打不進去”。
6月初,成都市青羊區斌升街17號6單元居民代表,在轄區商業街社區會議室與北京一傢電梯安裝公司簽訂協議,正式啟動電梯安裝工程。這也是《成都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辦法》實施兩年來首個申請的小區,消息一出,全市振奮,趕來參觀的成都市民不計其數。
“電梯加裝成敗與否,對我們來說,都是兩個極端的感受。裝上瞭,看到老人們能下樓瞭,我們會替他們感到高興;沒裝成,整個團隊的心情用掉進冰窟窿形容一點不為過,不光我們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,對那些翹首以盼的老人,我們更多瞭一份愧疚,辜負瞭這些老人的期待。”
每次想到北新橋的那棟老樓,卓寧寧都很難過。這棟老樓一梯七戶,共42戶,住戶平均年齡大,雖然是筒子樓的設計,但加裝電梯的條件極好,具備平層入戶的條件。去年,在居民意向統計之初,一開始達到瞭百分之百簽字,居民授權書、身份證、房本這些資料都收齊瞭,按照政策,圖紙也都完成瞭審核,就等施工進場,可就在這關鍵時刻,二層一個住戶突然提出瞭反對。卓寧寧得知消息後,當天就來到社區瞭解情況。原來,提出反對的這位居民和電梯的牽頭人鬧不合,在原單位被開除時,正是牽頭人的愛人經手的。加裝電梯本身,這位居民並不反對,但這個心結這輩子都難以解開。社區居委會、社區黨委,加上卓寧寧和她的團隊分頭去做工作,但收效甚微,最終工程被迫暫停。
卓寧寧所在北京華齡安康公司,由於成功建設、運營北京首臺租賃式電梯,所以,接到瞭成都市拋來的橄欖枝,與另外幾傢電梯企業共同競標斌升街17號工程。最終,因為看中瞭電梯運營的可持續化,經居民民主票決,這支北京團隊勝出。在熱心的居民牽頭人的協助下,居民意向書的簽約工作順利完成。
“二層有一個阿姨特別好,因為居委會辦公場所並不充裕,阿姨主動提出可以在她傢進行收費。在等其他居民的時候,她還給我們烙肉餅。阿姨說,她們年齡大,就渴望這部電梯能盡快裝上。但沒想到最後是這樣的結果。”卓寧寧深刻感受到,做電梯加裝,這份工作的用心程度,和之前她從事的行業完全不一樣,她也沒想到自己會付諸瞭這麼多感情,“老人們一旦相信你,你說的、做的,他們會幫你,甚至比同齡人的信任要更多。所以,不能辜負他們的感情。”
雖然剛剛奔“3”,但年輕的卓寧寧已在團隊裡獨擋幾面,行政、人事、出納、運營,幾乎所有的事都離不開她。她還記得,在海淀區北下關街道引入居傢養老升級版服務後,那些下不瞭樓的、臥床的老人,出行上的迫切需求成為他們電梯服務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。租賃式電梯的模式也由此孕育而生。
卓寧寧把自己定義為“新北京人”。她在青島讀的大學,2011年來到北京,2015年開始接觸加裝電梯項目。北京於她,是一個可以談理想的地方。“北京很包容,隻要對這個城市有貢獻,肯努力,就會成為她的一分子。”小卓的理想是有獲得感,恰恰現在的這份工作,讓她實現瞭自我價值。電梯加裝成功,居民們感謝她,因為她幫他們實現瞭想要的生活。面對這份感謝,小卓更心懷一份感恩,她說,居民的支持才是他們能夠堅持至今的最大動力。
第一次來到青羊區斌升街17號探訪時,卓寧寧就吃驚於這裡特殊的土建結構。17號院裡是四川省農田水利局的辦公樓,小院不大,按北京人慣用的方位描述,辦公樓坐南朝北,共計6個單元門的傢屬樓,與辦公樓形成瞭一個圓。6單元位於小院的最東邊,與1單元首尾相連。一層是水利局的車庫,二層起才是住戶傢。奇葩的是,這裡的樓梯一折20階,甭說老人瞭,就是她和團隊的其他年輕人爬起來,也免不得呼哧帶喘。
現場圖:劉琳攝
老樓加裝電梯,放之全國,北京起步是最早的。但真正電梯“落地”,台灣電動床工廠讓人看得見摸得著,還得從2017年年初的海淀區大柳樹5號院算起。
41B05E301CECDD00
“2016年9月,我們下社區瞭解居民意向,同時做加裝的咨詢工作,沒想到那天去瞭那麼多人。有的老人顫巍巍地走到現場,那些下不瞭樓的老人,有很多是讓孩子代勞的。反響超出瞭所有人的想象。從那時開始,我們意識到,老人能下樓才談得上居傢養老,這是打開社區居傢養老服務的一塊敲門磚。”
來源:北京晚報 記者:劉琳
“北京模式”領跑全國
下社區挨傢挨戶走訪居民,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,面對苦和累,卓寧寧從沒抱怨過,但是為瞭北新橋這個項目,她回傢大台灣電動床工廠哭瞭一場。
加裝電梯離不開熱心腸
“這個工作最大的特點,除瞭繁瑣,就是特別累。”2017年,小卓手機上的工作軟件統計她每周工作時長都超過瞭80個小時,算上周末,相當於每天工作接近12個小時,包括春節她也沒有休息,跑社區、盯工程……加裝電梯不同於新建工程,樓裡住著居民,得讓他們的生活盡量不受影響,工程的細枝末節都要與居民們及時溝通。比如,電梯的停靠站點要砸墻瞭,需要提前溝通;各種管線切改,暫時停氣、停水,也要提前溝通……想到的、想不到的這些事,都要經著心。
不願辜負這些老人的信任
老樓加裝電梯,北京領跑全國。無論是已安裝的數量、采用的收費新模式,還是政策上“松綁”簡化手續,補貼上助力緩解施工難度,“北京模式”正在影響全國。負責此次成都首部加裝電梯的團隊,和一年前建設、運營北京首部租賃式電梯的,是同一支隊伍。都知道老樓加裝電梯工程難做,居民意願最難協調。接觸的居民越多,這支來自北京的年輕團隊也越發感受到,為老服務這件事,已不單單是商業行為,每部電梯背後都經歷瞭一個走心的故事,每部電梯都凝聚瞭很多人的心血。
成都首臺租賃式電梯即將開建 北京團隊帶去“北京模式”
成都老樓將裝北京電梯
這份工作在和時間賽跑
6單元共24戶,住著不少水利局退休的老人,最“年輕”的77歲,最長者103歲,上下樓梯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。和北京一樣,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想法,成都也很早便醞釀瞭。兩年前,《成都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辦法》出臺,雖然比北京的相關政策“晚生”瞭6年,但同樣都受資金、施工難度、居民支持度等原因掣肘,進展緩慢。今年年初,推進老舊小區安裝電梯實現“零突破”,成為成都市上下備受關註的事。
半層入戶的電梯目前占據加裝市場的半壁江山,這主要是從施工成本和難度考量的。所以,對於二樓的居民來說,使用效果遠不及高層用戶,在居民意向統計過程中,很多二層居民反對加裝,也常常以此為主要原因。但在大鐘寺甲8號7單元,二層的樓門長不僅帶頭交錢,還從頭至尾參與溝通、協調,令卓寧寧印象非常深刻。
“這就是時間不等人。”卓寧寧為此也下定決心,要更用心更有規劃,隻有真正準備好瞭,他們才會更好地迎接新挑戰。自成都斌升街項目簽約以來,目前成都市已經達成建設意向的單元達到瞭9個。據悉,成都市近期也將出臺電梯加裝簡化手續的新政。
作為最早起步的養老服務企業,卓寧寧帶著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,見證瞭北京電梯加裝市場的巨大變化。
北京當初加裝電梯的困難,成都同樣面臨。如何協調居民意願,這個問題放之全國都一個樣。在斌升街17號院,也幸虧有熱心居民牽頭幫忙協調,居民意向統計工作才順利完成。
其實,這一年多來在協助居民加裝電梯的過程中,這些年輕人看到瞭人生百態。在大柳樹5號院電梯交費的那天,一個年輕小夥的舉動讓卓寧寧感到暖心。小夥很早就交來瞭房產證和復印件,小卓問他,你傢裡有老人?小夥推著眼鏡認真地說,是他自己住在這裡,但是他樓上的鄰居幾乎都是老人,他應該支持電梯加裝。
老樓加裝電梯,是個新生事物,如何運作、前景如何,誰都是摸著石頭過河。卓寧寧真正感受到忙碌,是在2017年過完年後,那時大柳樹5號院的電梯施工基本結束,就等驗收。《北京晚報》對此的獨傢報道,引發瞭社會強烈關註。華齡安康的公司座機被打成瞭熱線,經常有居民向小卓抱怨,“你們的電話打不進去”。
6月初,成都市青羊區斌升街17號6單元居民代表,在轄區商業街社區會議室與北京一傢電梯安裝公司簽訂協議,正式啟動電梯安裝工程。這也是《成都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辦法》實施兩年來首個申請的小區,消息一出,全市振奮,趕來參觀的成都市民不計其數。
“電梯加裝成敗與否,對我們來說,都是兩個極端的感受。裝上瞭,看到老人們能下樓瞭,我們會替他們感到高興;沒裝成,整個團隊的心情用掉進冰窟窿形容一點不為過,不光我們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,對那些翹首以盼的老人,我們更多瞭一份愧疚,辜負瞭這些老人的期待。”
每次想到北新橋的那棟老樓,卓寧寧都很難過。這棟老樓一梯七戶,共42戶,住戶平均年齡大,雖然是筒子樓的設計,但加裝電梯的條件極好,具備平層入戶的條件。去年,在居民意向統計之初,一開始達到瞭百分之百簽字,居民授權書、身份證、房本這些資料都收齊瞭,按照政策,圖紙也都完成瞭審核,就等施工進場,可就在這關鍵時刻,二層一個住戶突然提出瞭反對。卓寧寧得知消息後,當天就來到社區瞭解情況。原來,提出反對的這位居民和電梯的牽頭人鬧不合,在原單位被開除時,正是牽頭人的愛人經手的。加裝電梯本身,這位居民並不反對,但這個心結這輩子都難以解開。社區居委會、社區黨委,加上卓寧寧和她的團隊分頭去做工作,但收效甚微,最終工程被迫暫停。
卓寧寧所在北京華齡安康公司,由於成功建設、運營北京首臺租賃式電梯,所以,接到瞭成都市拋來的橄欖枝,與另外幾傢電梯企業共同競標斌升街17號工程。最終,因為看中瞭電梯運營的可持續化,經居民民主票決,這支北京團隊勝出。在熱心的居民牽頭人的協助下,居民意向書的簽約工作順利完成。
“二層有一個阿姨特別好,因為居委會辦公場所並不充裕,阿姨主動提出可以在她傢進行收費。在等其他居民的時候,她還給我們烙肉餅。阿姨說,她們年齡大,就渴望這部電梯能盡快裝上。但沒想到最後是這樣的結果。”卓寧寧深刻感受到,做電梯加裝,這份工作的用心程度,和之前她從事的行業完全不一樣,她也沒想到自己會付諸瞭這麼多感情,“老人們一旦相信你,你說的、做的,他們會幫你,甚至比同齡人的信任要更多。所以,不能辜負他們的感情。”
雖然剛剛奔“3”,但年輕的卓寧寧已在團隊裡獨擋幾面,行政、人事、出納、運營,幾乎所有的事都離不開她。她還記得,在海淀區北下關街道引入居傢養老升級版服務後,那些下不瞭樓的、臥床的老人,出行上的迫切需求成為他們電梯服務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。租賃式電梯的模式也由此孕育而生。
卓寧寧把自己定義為“新北京人”。她在青島讀的大學,2011年來到北京,2015年開始接觸加裝電梯項目。北京於她,是一個可以談理想的地方。“北京很包容,隻要對這個城市有貢獻,肯努力,就會成為她的一分子。”小卓的理想是有獲得感,恰恰現在的這份工作,讓她實現瞭自我價值。電梯加裝成功,居民們感謝她,因為她幫他們實現瞭想要的生活。面對這份感謝,小卓更心懷一份感恩,她說,居民的支持才是他們能夠堅持至今的最大動力。
第一次來到青羊區斌升街17號探訪時,卓寧寧就吃驚於這裡特殊的土建結構。17號院裡是四川省農田水利局的辦公樓,小院不大,按北京人慣用的方位描述,辦公樓坐南朝北,共計6個單元門的傢屬樓,與辦公樓形成瞭一個圓。6單元位於小院的最東邊,與1單元首尾相連。一層是水利局的車庫,二層起才是住戶傢。奇葩的是,這裡的樓梯一折20階,甭說老人瞭,就是她和團隊的其他年輕人爬起來,也免不得呼哧帶喘。
現場圖:劉琳攝
老樓加裝電梯,放之全國,北京起步是最早的。但真正電梯“落地”,台灣電動床工廠讓人看得見摸得著,還得從2017年年初的海淀區大柳樹5號院算起。
41B05E301CECDD00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